“百合固金二地黄”请接下一句……
相信不少了解中医的小伙伴们能轻松对答。这是百年经典固肺古方——百合固金汤的汤头歌,在新冠反复肆虐的当下,天气也进入了深秋,呼吸道肺部疾病的高发时期,我们更要注意预防和治疗。做为临床常用方,百合固金汤可治疗多种呼吸道、肺部疾病,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也减少了肺系疾病对众多患者的折磨。
小编先带不熟悉此方的亲们了解了解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慎斋遗书》。
百合12g,熟地9g,生地9g,当归9g,白芍6g,甘草3g,桔梗6g,玄参3g,贝母6g,麦冬9g。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血证。咯痰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方证由肺肾阴亏所致。肺乃肾之母,肺虚及肾,病久则肺肾阴虚,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肺失肃降,则咳嗽气喘;虚火煎灼津液,则咽喉燥痛、午后潮热,甚者灼伤肺络,以致痰中带血。治宜滋养肺肾之阴血,兼以清热化痰止咳,以图标本兼顾。方中百合甘苦微寒,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生地、熟地并用,滋肾壮水,其中生地兼能凉血止血。三药相伍,为润肺滋肾,金水并补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麦冬甘寒,协百合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玄参咸寒,助二地滋阴壮水,以清虚火,兼利咽喉,共为臣药。当归治咳逆上气,伍白芍以养血和血;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俱为佐药;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散结,并载药上行;生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
综合全方的功用,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方中虽以二地为主药,但治疗目的不在补肾,而在清金保肺,使金能生水。但得阴液渐充,肺肾得养,则虚火自靖,诸症可平。
百合固金方的前世今生
明·周子干《慎斋遗书》中主治"肺伤咽痛、喘嗽痰血。"的百合固金汤(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麦冬、贝母、当归、芍药、元参、桔梗、生甘草)是一首组成药味简单,临床疗效确凿,备受古今医家青睐的经典名方。目前中医临床不但运用此方治疗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咳嗽痰血证,也广泛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慢性咽炎、自发性气胸等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的患者。
一、百合固金汤之源
百合固金汤证由肺肾阴亏所致,其中君药为百合、生地黄、熟地黄,而百合、地黄的合用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中的"百合地黄汤",方由百合七枚地黄汁一升两味组成,用于治疗百合病,不经发汗、吐下,病形如初者。百合病虽非肺系疾病,但究其病因亦是由阴虚内热所致,故以百合滋阴润肺而安神明,生地滋阴复液而清血热,治则与百合固金汤同。所以百合地黄汤可以说是百合固金汤的根本,是其产生的源头。
至宋代百合普遍运用于止咳化痰平喘的方剂中,其中就有很多以百合地黄汤为基础,进行加味而得到的方剂,譬如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中用于治疗吐血久不止的松花散,由松花、百合、生干地黄、白茯苓、茜草根、刺蓟、艾叶、紫苑、薯蒺、人参、鹿角胶、甘草组成∶卷六十一中用于治疗肺痈烦闷、咳嗽脓血的竹茹散,由苦竹茹、生干地黄、百合、杏仁、茜根、甘草组成。除了都用百合、地黄起到滋阴润肺作用外,还用甘草来调和诸药。百合和其它药物合用来治疗肺系疾病的处方更是比比皆是,如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中具有宜肺止咳、生津止渴作用的桔梗汤(桔梗、百合、贝母、当归、瓜萎仁、枳壳、薏苡仁、桑白皮、防己、黄耆、五味子、甜荐劳、地骨皮、知母、杏仁、甘草节),其中桔梗、贝母止咳化痰,百合滋阴润肺,当归养血;《太平圣惠方》中具有清热止咳平喘作用的百合散(百合、桔梗、贝母、赤芍药、紫苑、桑根白皮、前胡),以桔梗、贝母助百合止咳平喘,芍药养血。宋代的这些处方好比行成百合固金汤主流和支流,为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中收载的保和汤则对这些临床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此方由百合、地黄、贝母、桔梗、当归、天门冬、款冬花、知母、天花粉、薏苡仁、杏仁、五味子、马兜铃、紫苑、阿胶、紫苏、薄荷、百部、甘草组成"。通过滋阴、止咳、补血三管齐下,对劳证久嗽、肺燥成痿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明代周子干通过对古方的大量研究和前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在其所著的《慎斋遗书·卷七阴虚篇》中首次将百合固金汤展与世人,其方由熟地、生地、归身(各三钱);白芍、甘草(各一钱);枯梗、元参(各八分);贝母、麦冬、百合(各半钱)组成。书中记曰"手太阴肺病,有因悲哀伤肺,患背心前胸肺募间热,咳嗽咽痛,咯血,恶寒,手大拇指循白肉际间上肩背,至胸前如火烙,宜百合固金汤"。此方一出即得到各医家的推崇。
本方证由肺肾阴亏所致。肺乃肾之母,肺虚及肾,病久则肺肾阴虚,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肺失肃降,则咳嗽气喘∶虚火煎灼津液,则咽喉燥痛、午后潮热,甚者灼伤肺络,以致痰中带血。治宜滋养肺肾之阴血,兼以清热化痰止咳,以图标本兼顾。方中百合甘苦微寒,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生地、熟地并用,滋肾壮水,其中生地兼能凉血止血。三药相伍,为润肺滋肾,金水并补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麦冬甘寒,协百合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玄参咸寒,助二地滋阴壮水,以清虚火,兼利咽喉,共为臣药。当归治咳逆上气,伍白芍以养血和血;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俱为佐药;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散结,并载药上行∶生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滋肾保肺,金水并调,尤以润肺止咳为主;二为滋养之中兼以凉血止血,宣肺化痰,标本兼顾但以治本为主。本方以百合润肺为主,服后可使阴血渐充、虚火自清、痰化咳止,以达固护肺阴之目的,故名"百合固金汤"。
二、百合固金汤之流
自《慎斋遗书》之后,不时有医家根据临床需要对百合固金汤进行化裁使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中收录的保肺清金之剂-四阴煎(生地、麦冬、白芍、百合、沙参、生甘草、茯苓)1四,主要用来治疗阴虚劳损,相火炽盛,津枯烦渴,咳嗽吐鲤多热等证;清·汪昂《医方集解》沿用百合固金汤的方名,但对其剂量进行了调整,其生地黄(二钱),熟地黄(三钱),麦冬(钱半),百合、芍药、当归、贝母、生甘草(各一钱),元参、桔梗(各八分),用以治疗治肺伤咽痛,喘嗽痰血,并对组方原则进行了阐述"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金不生水,火炎水干,故以二地助肾滋水退热为君;百合保肺安神,麦冬清热润燥,元参助二地以生水,贝母散肺郁而除痰,归芍养血,兼以平肝。甘桔清金,成功上部,皆以甘寒培元清本,不欲以苦寒伤生发之气也"。日本·片仓元周《产科发蒙》中收载的清血汤(牡丹皮、当归、川芎、芍药、百合、地黄、山栀子、蒲黄、阿胶、黄连、麦门冬、甘草)用以治疗妊娠吐血,鼻蟹,咳血。
后百合固金汤还被研制成多种剂型的中成药,如片剂、丸剂、浓缩丸、颗粒剂、口服液等,并被国家列为中药保护品种。综上,我们不难看出,百合固金汤是一首备受历代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