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厘米肝囊肿险夺八旬老人性命,闸中心多

很多人在体检时会发现自己肝脏上长了囊肿,对于小且没有症状的肝囊肿,一般医生会建议不需要特别处理,只要定期随访就可以了。因此大多数人往往认为肝囊肿不是肿瘤而忽略定期检查。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不要紧」的肝囊肿有时可能也会危及生命。今年83岁的葛老先生就险些因为巨大的肝囊肿而丢了性命,幸而医院多学科联合的及时救治下,才得以死里逃生。

记者了解到,葛老先生卧床多年,一直由子女在家轮流照顾。近日,老人出现食欲减退,排尿减少,起先子女们也没太在意,直到老先生连着十几天不能进食,医院重症监护室。检查发现老人肝脏上有一个16厘米的巨大囊肿,压迫了胃肠道、肾脏等周边脏器,已经出现了肠梗阻以及感染性休克症状,与此同时,医生发现肝囊肿还在继续生长,如不处理,一旦破裂,囊液渗入腹腔,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一边纠正患者的休克情况,一边立即请超声医学科、外科、麻醉科会诊,讨论治疗方案。考虑到老人的年龄以及身体状况,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麻醉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心跳骤停等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微创腹腔镜手术虽然创伤小,但也要做全身麻醉,同样会面临麻醉风险。

,经过多学科医生们讨论决定,选择在超声引导下行肝囊肿穿刺硬化治疗。超声医学科医生建议先留置导管,让囊液分次自然引流,以免一次引流过多,造成腹腔血液聚集导致相关脏器缺血,引起不良并发症。经过5天的引流,2次硬化治疗,毫升余囊液被引流导出,囊肿也由原来的16厘米缩小到3厘米(3厘米囊腔内实为保留的硬化剂)。老人也慢慢开始进食,肠梗阻也逐渐缓解,这些变化让老人的子女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徐伟华介绍说,患者年龄大,耐受差,任何有创检查或治疗都有风险,超声引导穿刺针内径极小,创口微乎其微,术后恢复快。但由于肝囊肿过大,表面暴露的肝组织较薄,需要选择有足够厚度的肝组织进行穿刺置管,采用分次引流的方法是为了让囊内压力和腹腔压力逐渐平衡适应,防止因快速抽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大囊肿容易复发,分次硬化治疗并适当保留硬化剂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松说,肝囊肿患者很常见,但这么大的囊肿还是 次遇到,又是长期卧床的高龄老人,给治疗和护理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穿刺引流成功只是 步,后期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又联合护理组和营养科针对老人的病情,在用药、饮食营养、护理各方面制定了 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此医院多学科的联合救治,通过综合团队的讨论,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了诊断和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利用各科资源和优势的 化整合,为患者提供了 化治疗。未来,医院还将通过多学科诊疗,将 的医疗资源辐射到静安区中部医联体的各个成员单位,共同守护静安老百姓的健康。

来源:静安报

彭旭卉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上海治白癜风 的医院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nongzhongyz.com/gzhg/53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