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江南人的小年,上完祖坟送灶神

1

年的2月3日是阴历丁亥年的腊月二十四,在这一天北平《新民报》副刊《北海》上,一个署名“旧燕”的作者发表了一篇散文《故乡的小年》:

“旧燕”是谁?“旧燕”就是张恨水的笔名之一呀。

2

江浙两湖一带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祭灶神”过小年的,但也有例外,宁波、绍兴、萧山一带就是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的。

大上一个庚子年的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公元年的2月11日,绍兴城下了一天的大雪,到了晚上,20岁的鲁迅和他16岁的弟弟周作人开始祭灶,祭完灶两人各自写了一首祭灶诗。

鲁迅写的是《庚子送灶即事》: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周作人写的诗是《庚子送灶即事,和戛剑生作》:

角黍杂猊糖,一尊腊酒香。

返嗤求富者,岁岁供黄羊!

戛剑生是谁,戛剑生就是鲁迅,只是此时的鲁迅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叫鲁迅,作人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叫作人,这兄弟俩那时一个自号戛剑生,一个自号躍剑生,都有一股仗剑走天涯的豪迈。

3

不论是二十三晚上祭灶,还是二十四白天祭灶,灶王爷都是在二十四那天送走的,想想也是,你总不能让灶王爷连糖瓜都没吃完就上路吧,那他带着一肚子的气上天,还能言好事么?

糖瓜,就是行贿灶王爷及夫人灶王奶奶的标配。

与德芙巧克力不同,糖瓜是大麦熬出来的麦芽糖打制而成的,这东西不会入口丝丝顺滑,而会越吃越沾牙,然后就张不开嘴了。

4

灶王爷是玉帝派到下界深入群众的最基层干部,和所有的基层神一样,灶神和他的夫人也有化身千万亿的本事,所以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对化身,为什么说是至少呢?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求的逐步提高,一个家庭里再也不会只有一个灶了,单煤气灶,大多数的人家就已经用了两眼的,更不要说电饭锅、电炒勺、电磁炉、电烤箱、电……哪一个灶王爷两口子一眼照顾不到不出事?

不好意思,说的有点跑题了,还是回来说灶王爷。

5

灶王爷他老人家是个什么来历呢?这个可就说来话长了。

版本1

从前有一个张的,为什么姓张?张三李四嘛。姓张的几率高。叫张什么呢?就叫他张馋吧,因为他好吃懒做,嘴很馋。这张馋不专心务农,也不学习文化,见人从P2P那搞了钱做生意,他也跟着去贷款,然后出门去做生意,一去之后便音信杳然。家里的生活重担和债务,就都落到了他老婆郭丁香身上。

那丁香拼命地干活养家,还跟秦香莲似的给张馋的爹妈养老送终。终于等到成了富翁的张馋回家来,结果他还休了面黄肌瘦的丁香,娶了海棠(或茉莉或蔷薇或榴莲或哈密瓜)。然后老牛(或老马)拉着破车上的丁香,在《二泉映月》的伴奏下,来到山中一间茅屋前,停下脚步不再向前走了。这地方就是丁香的归宿。这家里老婆婆和靠砍柴为生的青年收留了她,她与青年成了婚,再后来他们靠经营土特产脱贫致富实现了小康。

又过了多年,家门口忽然来了一个讨饭的,丁香发现他就是抛弃了自己的前夫,就给他做了一碗阳春面。那张馋可是饿坏了,呼噜呼噜地吃面,差点被什么东西卡死,从嗓子眼里抠出来一看,竟然是他当年送给丁香的订情钻戒,这才知道眼前这个白白胖胖的女人是被他休掉的丁香,于是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坑里憋死了。

张馋死后,魂魄找不了收容所,到处游荡。玉皇大帝张友仁先生下界视察工作,恰遇张馋,一问那游魂,竟然是自己的本家,于是便封了他当了灶王。后来还有人说,灶王爷还跟玉帝义结金兰,像桃园三结义一样,一共哥仨,老大张天师(张道陵),老二玉帝、老三灶王爷。

再后来,张灶王就和郭丁香一块成了类似凤凰传奇的灶神组合了,你也许会问,不是丁香已经改嫁了么?管不了那么多了。连孔老夫子都跟自己改嫁的老婆一块端坐在庙里接受后人的香火了,何况一个品行不端的渣男张馋呢?!

别拿俺俩口子说事

6

上一个故事是不是有些太俗套了?那就听下一个。

版本2

正宗的灶王还是要从祭灶说起。周代“七祀”里就有祭灶。《礼记·祭法》说:“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灶……;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看吧,党政干部必须祭灶不用说了,就算普罗大众,也要来“一祀”。民以食为天嘛,饭碗太重要了。

那么,祭灶到底祭的是谁?

主要有两类说法:一类说来自炎帝系,一类说来自颛顼系。都很高大上。

关于炎帝系来源说。《淮南子·氾论训》说,“炎帝作火,而死为灶”。炎帝是火帝嘛,死了之后继续温暖亿万家庭,说得通。

东汉的大学问家许慎说过灶神为祝融。祝融是火神,是炎帝后裔(一说黄帝后裔),死后成了神继续发挥余热,主抓生火做饭,也说得通。随便说一句,和希腊神话里的灶神赫斯提亚一样,祝融是个女生。有个说法,从前的读书人经常在书里夹几张春宫画,目的就是让女火神看了不好意思,从而离易燃物品远一点。

《太平御览》引古本《淮南子》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这是另一说法,不被广泛认可。

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但这炎黄二帝却是打了一辈子,像蒋毛一样夺江山,最后是黄赢了,炎被迫改行搞医药,到山上去尝百草,而且连姓也改了,改姓姜,成了姜药师,姜大夫。

颛顼系的说法就来更有根有据,有理有节了。

据《庄子·达生》说,“灶有髻”,西晋的司马彪注释道:“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这就稀奇了,灶神是个穿红衣的看起来像美女的人,那是人妖么?

当代的神话学家袁珂的解释是:髻,可不是什么时髦的发型,而是蛣的通假字。蛣就是蝉。蝉是什么呢?蝉在这里它可不是知了,而是灶头常见的、长得像蝉的、有着红甲壳的——蟑!螂!!

灶王,也就是小强。

灶王成了小强,这也太恶搞了吧?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让我们捋一下,《大戴礼·帝系》上说,“颛顼产穷蝉”,《大戴》的索隐交代:穷蝉,“《世本》作穷系”。俞正燮在《癸巳存稿》里引《许慎异义》说,“颛顼有子曰犁,为祝融,祀以为灶神”。系、犁、髻(蛣),当代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考据这几字音韵,认为它们古音相近,可以视为一音之转,所以都是指同一个人。而穷系等于穷蝉。所以,颛顼的儿子穷蝉等于灶神蛣。

从“蝉”字又衍生出了别的姓名。《杂五行书》说“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红衣的是女子,黄衣那时可以男子穿的,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山海经》上早就说了,狐狸和蛇五百年为妖成男身,再五百年为精化女身,所以里青蛇在原创的《白蛇传》本子里是男的,白蛇才是女的。因为白蛇多修练了五百年么。

在正版的《白蛇传》里青蛇还是个男的

所以说,古人写的东西不能乱改,改来改去就改得不科学了。

关于灶神,唐代小说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煞有介事地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

单,音馋。这说明我们前面的命名不是毫无道理的。这灶王不但有姓有名,还有字。字,那可是读书人家的孩子才有的。有人说,刘邦,字季,朱元璋,字重八,好么,那哪叫字呀,那叫贱名,就像狗剩子一样。

7

灶王爷回天上汇报工作的日子,原本说是“晦日”,也就是月底,后来有了官三民四船五之说。

官三,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民四就是民间在腊月二十四这天过小年,船五就是船家在腊月二十五这天过小年。船家在过去相当于今天跑长途运输的,后来船五没了,官三民四也变成北三南四了。

南宋的范成大(见《寻找宋人诗词里的幸福感》)有诗云:

古传腊月二十四

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

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

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

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

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

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从这首诗中可以提取如下信息:

(1)祭灶是古老传统,流传久远;

(2)祭灶很隆重,且家家户户都要祭;

(3)祭灶是男人的事,女人要回避。

别的都好理解,为什么女人要回避呢?呵呵,忘了告诉您了,那灶王是个色鬼呀,平时不给他吃的,饿着他,他也就没啥歪歪心眼了,这一吃饱了肚子,就不规矩了。

饱暖思淫欲么。

可穷蝉是这种人么?

穷蝉那可是颛顼的儿子,颛顼者,帝高阳也,读过《离骚》的都知道,那是屈原先生的祖先。

穷蝉是个帝二代,后来还当上了姑幕国的国君,姑幕国在哪里?现在山东的莒县。

这样出身的穷蝉怎么可以是张馋呢?

还有穷蝉不是大年初六要送走的穷鬼么?一个国王成了穷鬼,他是廉政标兵么?

有点乱!

古代养老:只要活的足够长,皇上发钱派丁宴请还能给官当

弥留之际陈寅恪一言不发,两行浊泪从他的枯眼中流了出来

那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有的让你哭,有的让你笑,有的让你哭笑不得

胡锦成

孔乙己排出八文大钱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nongzhongyz.com/gzyy/101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