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走廊
12月的一天下午3时,在急诊内科值班的张玮医生手拿电话,眼睛紧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不一会,头颅CT影像图片传输过来,果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张医生立即拨通神经内科电话,请求急会诊,一边快速把患者扶入抢救室紧急处理。
事件这是一位30岁的男性患者,就诊的原因极为简单也极为常见:发热、咳嗽2天,服药后发热症状缓解,但仍然咳嗽,而且一咳嗽就感觉震得头痛。家属要求输液治疗,尽快好起来。张医生并未为其所动,而是快速分析病情,特别是患者所述的头痛引起了她的警觉:一般情况下,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头痛在体温恢复正常后也应该相应地好转,但这位患者却是例外,如何解释?张医生建议患者立即做头颅CT检查,闻言家属非常难以理解:感冒也要做CT?检查结果连患者自己都难以置信!可事实的确如此。
无独有偶就在此病例的不久前,值大夜班的张玮医生同样及时为一例60岁的男性患者做出明确诊断。该患者因“畏寒、发热1小时”就诊,家属一进诊室就要求赶快退烧。张医生反复询问病史,仔细查体,但除了发热,没有其他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张医生谨慎地为患者做了CT检查,结果,“温情的背后暴露出狰狞的面孔”,患者竟是“巨大肝脓肿”。
急性发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但突发并伴有寒战的高热,不能排除肝脓肿。张医生当时分析。急诊记忆 急诊无小事,急诊更无小病。许多患者的症状很不典型,而看似平常的症状背后往往隐藏着凶险。每一位到急诊内科轮转的医生都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放过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急诊,常常是患者重获新生的地方,更是年轻医生锻炼自我的最好阵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