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
微笑如阳光,驱走病痛的阴霾;
微笑如春风,拉近护患的距离。
她用灵巧的双手抚慰着患者的心灵,
她用体贴的微笑赢得患者的理解,
她对患者就像对待亲人一样,
为他们拂去伤痛,
让他们增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器官移植泌尿外科护士廖晓莉,就是这样一位微笑着的天使。
晓莉是个爱笑的女孩,讲话轻言细语,特别的温柔,工作更是细心,耐心,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对患者尽心尽责,是患者认准的“好闺女”。
1
轮转期间踏实肯干
在医院的4年时间里,廖晓莉换了很多科室,不是因为她干得不好,医院对护士的一种培养模式,鼓励护士多“转科”。不管走到哪里,廖晓莉总是用自己的踏实、专业获得肯定。
“起初,我不愿意频繁‘转科’,因为在一个科室呆久了,跟同事熟悉了,跟患者也有了感情。”廖晓莉说,医院的安排,她先从骨四肢科二区来到肝胆腺体周围血管病外科,又从肝胆腺体周围血管病外科到器官移植泌尿外科,再到重症医学科。
“医院,但每个科室的工作节奏太不一样了。”廖晓莉介绍说,但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年轻的廖晓莉不抱怨、不消极,积极改善自己,适应环境,不熟悉业务,就多学多干,晚上加班“恶补”专业知识,几年下来,不管她走到哪里,都受到了科室上上下下的一致肯定。
优秀的轮转表现,让她在没有正式入职前,就已成为了各科室争着要的“香饽饽”,医院推荐让她留在自己所就医的科室。年,廖晓莉正式成为器官移植泌尿外科的一名护士。
2
患者心中的“好闺女”
工作四年来,她总默默地尽心做好工作。曾有位前列腺癌晚期孤寡老人患者,因持续血尿,血块时常堵塞尿管,需要经常冲洗膀胱,虽然如此,血块还是时常堵塞尿管,引起排尿不出,出现尿急尿痛,然后需要膀胱取血块,再重新插尿管。虽如此痛苦,但老伯伯还是不想麻烦人,自己疼的冒冷汗也不吱声,看了让人心疼。晓莉和护士姐妹们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组成党员义工组,在工作之余为他提供生活上的护理,知道患者经济困难,又吃不下饭堂的饭菜,常常给他带来藕粉、桄榔粉等易消化的食物。
小夏是一个福利院小孩,有十二岁了,诊断是肝脓肿,自闭症,晓莉及护士姐妹们就把他当弟弟一样照顾,陪她聊天,上夜班给他带吃的,糖、苹果等零食,还时常带文具、书本等学习用品,刚开始,小夏不管怎么跟他说话,就是不理人,慢慢的,会睁着大眼睛看着,再后来,虽仍未说话,但看着人时嘴角有了可爱的笑容,一个月后,小夏还开口跟人讲话了!因小夏病情比较复杂,回去半年后又来了。小夏又喊不应、不讲话了,晓莉及姐妹们非常揪心,又坚持不懈地去关心,小夏笑的时候,晓莉她们就会笑得更开心。
再就是碰到自己负责的病人要转科,晓莉想病人之所想,消除病人因要转新病区带来的紧张与焦虑,总是微笑地告诉患者,“您好,请安心,我会给您安排好,并亲自送您过去的,请放心”,然后及时与它科沟通好后,再为患者收拾物品,背上背手上提地给送过去,要不是因为身上那身白大衣,燕尾帽,谁都会以为她是患者的女儿或孙女的吧。
由于工作到位,她收获了不少患者的赞美,也得到了家属的理解,患者的信任,让她爱上护士行业!
廖晓莉
医院后,我医院的环境,病房的设施,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
小时候看护士工作觉得很神圣,现在自己身为一名护士,心中的神圣感更加强烈,能够成为一名护士,我觉得特别荣幸。
在采访中,我多次被廖晓莉的微笑感染,她说,微笑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有时候对患者微笑一下,收获的远远不止这些,看到我们的微笑,患者心里也踏实不少。”廖晓莉说,日常护理中,除了身体方面的护理,精神护理同样重要。
供稿:韦安静、陆毅
编辑:黄桂勋
审核:陆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