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发病机制
肝衰竭与肝性脑病的主要病因是肝硬化、原发性肝癌、重症病毒性和中毒性肝炎、长期阻塞性黄疸、肝脓肿等疾病,门静脉分流术也可以引起肝衰竭和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等是更少见的病因。肝性脑病常见的发病诱因有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外科手术等。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是急、慢性肝病的危重表现,常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其发病机制迄今未完全明了。
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检查,肝性脑病可分为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和昏迷期四期。①前驱期可有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激动或淡漠少言,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②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可有扑翼样震颤及脑电图异常;③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④昏迷期患者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以上各期的临床表现可以重叠,分界不很清楚。
二、病理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由于患者肝功能严重损害,不能将血液中有毒的代谢产物解毒;或由于门静脉分流术后,自然形成的侧支循环使门静脉中有毒物质绕过肝脏,未经肝脏加工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至脑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出现嗜睡、意识不清、昏迷。因此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供给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充足维生素和适量能量的膳食,食谱中尽量选用含氨少的食物,减少体内代谢氨的形成,防止血氨升高,预防和减轻肝性脑病;因肝性脑病患者血中支链氨基酸水平下降,使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由正常的3.0~3.5下降至1.0以下,故应注意含蛋白质食物的选择,选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蛋白质;应用肠外营养时,必须提供适量的能量和氮,以利于蛋白质的合成;补充的液体量应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防止电解质紊乱或酸碱不平衡
主讲:赵林远
编辑:王佳珂
编审:邓莹沛
医院营养科
医院营养科,在科主任领导下,专业技术人员6人,现开展住院营养支持治疗和营养咨询门诊工作。
住院部营养支持工作有营养筛查,营养会诊,肠内营养支持,营养宣教,居家营养治疗。肠内营养配制室成立于年,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不同病程制定个体化、合理化营养治疗方案,可配制20余种肠内营养制剂满足患者营养需求。
营养咨询门诊,成立于年9月,现与产科、生殖中心合作开展有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体重管理特色门诊服务;并开展慢性疾病、疾病恢复期、亚健康等人群营养咨询;提供人体成分测量、握力等肌肉储备情况评价、营养素摄入情况评价、血液营养指标评价等综合临床营养评价,制定个体化营养饮食建议及营养素补充建议。
有下列情况,建议您进行营养门诊
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厌食,经常感觉身体虚弱、疲惫无力亚健康状态
2.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脂肪肝,肾病·、贫血、水肿,癫痫、苯丙尿酮症、高同型半胱氨酸等
3.外科术后、肿瘤放化疗期间及康复期营养不良
4.慢性腹泻、便秘
5.备孕,妊娠期(妊娠期糖尿病)、哺乳期
6.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青少年营养问题
门诊时间:
下午:星期一、三、四、五(14:30-17:30)
上午:星期二(8:00-12:00)
联系
-
联系人:邓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