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个小动画,看看肝脓肿介入超声是如何治疗的吧
下面是今天做的一例肝脓肿,表浅处的是肝囊肿,其后方的是肝脓肿手术后再感染,还是肝脓肿表现。
彩超适时引导,避开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
超声引导下置管8F(直径2个多毫米)的引流管
名副其实的微创(抽出的脓液),并且管子有专用的固定装置固定,免去了缝皮疼痛
冲洗过程中,可以用彩超声优势,直接观察引流管的位置及注入液的范围
还可以注入超声造影剂,观察脓肿是否有破溃的窦道(主要用于手术失败及腹壁切口等感染,怀疑窦道是否与脓肿相通)
一般来说,这样较大的脓肿,经过几次充份冲洗引流治疗即可痊愈,较小的脓肿,少则一次,多则两次也能痊愈。
超声介入对肝脓肿进行穿刺置管引流的特点
一、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所使用的穿刺针(18G,直径1.2mm左右)和导管(8F,直径2.7mm,当然还有更细更粗的,以满足不同需要)较细,对组织损伤小,因此患者更易于接受,并发症发生率及引起其他部位感染的可能性较低,更加适用于本身体质较弱的老年患者以及并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者和不能耐受手术者。
二、采用超声技术对肝脓肿进行穿刺置管引流,可清晰观察到穿刺针尖回声、进针方向以及定位穿刺点、路径和深度。
三、在脓液量减少时还可以准确调整方向,能使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更加精准,安全,大大提高了肝脓肿的临床治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四、以往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多采用外科手术引流,但由于患者自身健康状况较差,再手术切开患处,并发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死亡原因主要是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
总结
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伤口较大,易产生感染扩散、内部出血、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康复需要的时间较长等,大大限制了其在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显著
彩超下定位穿刺冲洗术不能完全取代手术切排治疗,但对起病期较短,症状较轻,非巨大脓腔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方便,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