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普查和筛查,使部分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和预后有了显著的提高。
那么是不是AFP升高就是得了可怕的肝癌了吗?您对AFP到底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们为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其分子量为6.9万,30周胎龄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周岁时已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ug/L)。肝细胞再生时期,血清AFP水平会轻度升高,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会有肝细胞再生,因此血清AFP水平可升高[1]。有研究证明,AFP诊断阈值设定为20ug/L时,其诊断预测灵敏度为67.2%,特异性为29.2%,阳性预测准确率为85.2%,阴性预测准确率为12.8%[2]。所以目前临床AFP的正常值设定为20ug/L。
甲胎蛋白升高了!
那么当AFP20ug/L时就是得了可怕的肝癌吗?当然不是!临床发现,AFP可以在大约60-7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其升高还可见于妊娠、慢性活动性肝炎、生殖系肿瘤、畸胎瘤、其他消化系肿瘤以及转移性肝癌等。部分肝硬化病人会长期出现AFP异常升高,甚至达到上千,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但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病人,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过10ug/L。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ug/L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ug/L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是诊断早期肝癌的敏感指标,但肝癌的确诊需要结合多项检查的结果进行判断,甲胎蛋白升高这一单项的初步筛查,并不等同于患了肝癌。
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仍有30%-40%为AFP阴性(AFP20ug/L),不能以AFP升高作为诊断HCC的唯一标准。
换言之,血清AFP升高不代表一定是HCC,而血清AFP阴性不能排除HCC。
哪些人需要定期监测AFP呢?大多数肝癌病人早期无明显症状,但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6-12个月就已经逐步升高,故慢性肝炎病人、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AFP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早治疗往往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有肝炎、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如何阻止或延缓病情发展呢?
①保持乐观的心态,正确面对肝病。
情绪低落可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加速病情的发展。有的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肝病,就愁眉不展,郁郁寡欢,甚至病急乱投医,殊不知,不良的情绪状态会严重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肝病患者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情绪,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将有益于肝病的康复。
②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采取保肝抗病毒治疗。
定期复查关键指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不可听信偏方、秘方而耽误病情。
③合理饮食,保证营养。
肝病患者宜多样化的均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应避免食用发霉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咸肉和油炸辛辣食品。肝硬化患者应避免吃带骨、带刺以及粗糙的食物,以防止损伤食道曲张的静脉粘膜,造成消化道出血。
④禁烟酒。
饮酒可以促进肝硬化的发生,增加肝癌的发生,故肝病患者应无条件戒酒,白酒、啤酒都在禁忌范围之内。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应戒除。
⑤避免过度劳累。
劳累过度可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从而削弱肝脏的抗病力,使肝炎病毒迅速扩散,加重病情。
⑥节制性生活。
肝病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应以第二天不感到疲劳为标准。
⑦避免乱用药物。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许多药物都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乱用药物必定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
参考文献:
[1]李佳红,付娜,牛学敏等.例原发性肝癌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18(4):-.
[2]贾户亮,刑戍健,叶青海,钦伦秀.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8,30(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