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深受人们喜爱
但最近有新闻称如果吃鱼方式不对
容易感染“肝吸虫”!
消息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
“肝吸虫”是什么?
对人体有害吗?
又该如何预防呢?
今天就详细说一说
"肝吸虫"为何物?
肝吸虫,也被叫做“华支睾吸虫”,据相关数据统计,全世界已有超过万人被这种寄生虫感染。
人类为何会感染肝吸虫?
一般情况下,肝吸虫虫卵会通过粪便扩散到淡水中,接下来就会被“螺”摄入,然后在螺体内将完成几个发育阶段,变成“尾蚴”再次释放到水中,接下来它就会侵入到淡水鱼的肌肉组织当中,在鱼体内形成“囊蚴”。
当人类或者动物食用了生的、没有煮熟的、腌制的、烟熏的或者盐渍的淡水鱼、虾时,就很可能会被肝吸虫感染。囊蚴会在十二指肠脱囊并且上移至胆管部位,在胆管中发育为成虫。
除此之外,人体使用受到污染的菜刀、案板以及各种厨具餐具接触食物后,也会导致食物受到污染,增加感染肝吸虫的机率。
被肝吸虫感染后,会有什么反应?
早期大多数被肝吸虫感染的个体都没有症状,随着寄生虫的负荷和时间的延长,出现相关症状的风险和几率也就会随之增长。
肝吸虫一旦进入身体之后,本身可以长期存活,有些甚至可以存活20-30年。
有少数被感染的患者在食用未煮熟的鱼类后10-26日就会出现“急性症状”,一般会持续2-4星期,具体表现为:厌食、发热、腹痛、关节痛、肌肉痛、荨麻疹等。
对于肝吸虫感染病症来说,后期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出现体重减轻、胰腺炎、梗阻性黄疸、复发性胆管炎、肝脓肿等情况,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胆管细胞癌的发生。
该如何预防?
建议在食用鱼类食品前一定要将鱼类食物彻底加工煮熟,特别是那些用作熬粥和涮火锅的鱼片,更要注意适当延长烹煮时间,保证其完全煮熟。
对于肝吸虫而言,只有在90-℃的温度下持续加热15秒以上才能将其灭活,低温热水根本无法彻底杀灭肝吸虫。除此之外,一定要注意案板、刀具、筷子等餐具必须要生熟分开,而且要定期进行煮沸消毒。
最后,建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被肝吸虫感染,应该立即进行规范治疗。
—END—
来源:人民日报,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