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医院主办中老年保健杂志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撰文 彭向欣
编辑 保健君
甲胎蛋白(AFP)是甲种胎儿蛋白的简称,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主要由胚胎肝细胞产生,少量在卵巢囊细胞及胃肠道上皮细胞产生。因甲胎蛋白自胎儿出生之后便不再继续产生,所以,除孕妇和新生儿之外,健康成人血清含量极微,常规检测方法人体内不应有甲胎蛋白的存在。哪些疾病会导致甲胎蛋白升高科学家在年发现部分肝癌患者血液中可以查到甲胎蛋白,究其原因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肝细胞又恢复了产生甲胎蛋白的功能。甲胎蛋白高于一定数值或逐渐升高,对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复发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一个重要辅助诊断指标,阳性率可达50%~80%,可靠性仅次于病理切片检查。需要说明的是,转移性肝癌细胞和原发性胆管细胞型肝癌细胞都不会产生甲胎蛋白。
其他肝脏疾病,如肝损伤、慢性肝炎活动期、重症肝炎、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塞和肝硬化等,也会造成甲胎蛋白升高,但与肝细胞肝癌不同的是升高幅度低,多为轻中度升高,一般在50~微克/升,经治疗甲胎蛋白水平可降低甚至恢复正常。妇女正常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可明显升高,但产后约3周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由于甲胎蛋白也可由生殖细胞产生,因此约50%患有生殖及胚胎细胞肿瘤的患者,甲胎蛋白也可以升高,如睾丸癌、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胚胎细胞瘤和卵巢癌等;而与生殖细胞有关的一些疾病如畸胎瘤,同样也可引起甲胎蛋白升高。
其他恶性肿瘤如胃癌、胆道癌、胰腺癌和肺癌等,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
患一些遗传性疾病也有甲胎蛋白升高的现象,目前已知的有先天性酪氨酸病、先天性囊性纤维变性、先天性儿童肾病、唐氏综合征和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另外,近年来陆续发现了一些持续性甲胎蛋白增高家族,称之为良性家族性甲胎蛋白增高。这类患者甲胎蛋白升高的原因是控制甲胎蛋白产生的基因出现突变,因而血液中出现大量的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利器目前临床上检测甲胎蛋白主要是将其作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早期诊断肿瘤学标志物。
甲胎蛋白的检测方法很多,常用的大体上有以下四种:
01扩散法:甲胎蛋白浓度>毫微克/毫升,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02对流法:检出浓度>毫微克/毫升,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03血凝法:检出浓度>40毫微克/毫升,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04放免法: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多>毫微克/毫升。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现有甲胎蛋白的检测方法,仍有约30%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可为阴性。为提高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检测的阳性率,研究人员对甲胎蛋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甲胎蛋白由于糖链结构的不同,其分子存在异质性,目前认为至少有三种异质体,即甲胎蛋白-L1、甲胎蛋白-L2和甲胎蛋白-L3,其中甲胎蛋白-L3比甲胎蛋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6%~96%和89%~94%。
目前研究发现,甲胎蛋白不仅仅需要检测其血浆浓度,随着对甲胎蛋白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结构研究的深入,已经认识到检测血液中甲胎蛋白的mRNA对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早期诊断要比测定血清甲胎蛋白敏感得多。一种检测血液中微量甲胎蛋白mRNA的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已开始用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转移和复发的判定。此方法特异、敏感、简便、快速,可望用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图片来自网络
下面文章您可能也会感兴趣,
点击即可阅读?
9问“诺如病毒”
重视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防其恶化和癌变!
防癌体检哪些人一定要做?多久做一次?能筛出什么癌?看完这篇全明白了……
————这里是高大上的分割线————
专家简介
彭向欣
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学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审稿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评审专家。擅长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发热、各类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为遗传性肝脏疾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及治疗,免疫及代谢性肝脏疾病发病机理及诊治,耐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诊治,以及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肝内恶性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肾囊肿及快速肝组织活检等。
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