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肝脓肿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重,治疗不及时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可导致患者死亡。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肝脓肿的死亡率较20世纪80年代前已有明显下降,但仍高达5%-8%。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没有形成脓腔的肝脓肿,以大剂量抗生素及全身支持治疗为主;脓腔形成后,遵循以手术切开引流为主、抗生素治疗为辅。如今,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微创技术逐渐替代了创伤较大的手术治疗。
我院普外科近日完成一例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手术。
病例:患者,男,62岁。因“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先后行ERCP、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周后不明原因出现高热、寒站,体温最高达40℃。入院后稳定生命体征,调整肝肾功能后行腹部CT检查,发现肝左叶约4.0cm×3.0cm低密度影,肝脓肿可能性大。
术前准备及穿刺过程:考虑脓肿距肝表面及腹壁较近,适合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术,行术前常规检查患者出凝血时间、肝肾功,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焦虑和紧张感。训练患者屏气(以防止在穿刺时因呼吸移动可能造成穿刺针方向偏离伤及相关脏器),并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嘱患者屏气后穿刺。穿刺针穿过脓腔壁进入脓腔时有落空感,但须经CT扫描确认。根据脓腔大小决定套管针进入深度,然后拔出针芯,用注射器抽吸脓液。
抽尽脓液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待冲洗至抽出液絮状物干净完毕后将导管鞘皮肤缘标记并行皮肤固定,给予负压引流。穿刺引流完成后,穿刺点覆盖无菌敷料,局部沙袋压迫,使用腹带妥善固定引流管。
术后处理及转归:嘱患者在床上静卧24小时。送检抽吸脓液的同时取部分脓液送检,进行细菌培养加药敏、常规检查及革兰染色涂片检查,根据检验结果调整并选用合理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缩短抗生素的用药时间,减少二重感染的机会。患者目前恢复良好,复查超声及CT感染灶基本消除。
总结: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导管导丝等介入器材的改进,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技术日益成熟,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尤其对年老体弱及不能耐受手术的肝脓肿患者有明显优势,因此介入技术在肝脓肿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
编辑:宫梦依供稿:刘健审核:刘景峰签发:刘洋
咨询白癜风治疗北京治白癜风那间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