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美国《微生物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服用一个疗程抗生素,对肠道影响最长可持续一年。
由此可见,除了“耐药”,滥用抗生素还会有其它风险。
想要降低这种风险,就要在“服用抗生素前咨询合格医务人员”,这也是今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11月13日~11月19日)的主题。
公众认识误区需改变
公众存在很多对抗生素的认识误区,这些认识亟须改变:
一是把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这是最常见的一个误区。消炎药是针对炎症本身起作用,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减轻炎症,起到退热止痛的作用,起到“治标”的作用。抗生素所针对的是引起炎症的细菌本身,起到“治本”的作用。
二是感冒发烧、腹泻就用抗生素。感冒绝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一半以上的腹泻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用抗生素也是无效的。
三是频繁更换抗生素。比如,用抗生素1天,发热不好转,就认为药物无效,马上更换抗生素。实际上,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起效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需观察2~3天,确实无效后再考虑更换。
四是一旦有效就停药,导致疗程不足。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要达到一定的疗程。如果停药过早,可能会出现病情的反复。比如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在患者体温正常后仍需要继续用药,总疗程达到3~4周。而且,疗程不足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五是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新的抗生素比旧的好。适合的抗生素就是最好的,并不是越贵的越好,也不是越新的越好。
六是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如果窄谱抗生素能杀灭病原体,不宜用广谱抗生素,因为后者可能同时杀灭人体内的有益细菌,导致人体内菌群紊乱。
警惕“二手”抗生素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农民和食品业不再为促进健康动物生长和预防疾病而例行使用抗生素。
这项新建议的目的是,通过减少不必要地在动物中使用人类医学上重要的抗生素,协助维护抗生素的有效性。
在一些国家,大约80%的医学上重要抗生素被用于畜牧业,主要用于促进健康动物的生长。
人吃了存在抗生素残留的动物类食品,就相当于“吃了二手抗生素”。
长期食用“有抗食品”,人体的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强,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有可能就无药可治。
此外,食用“有抗食品”也可能使人出现荨麻疹或过敏性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
想降低“二手抗生素”的危害,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从正规渠道购买动物制品,且控制摄入量,最好每天别超过克。
温馨提示
要用对抗生素,除了咨询医生,自己也要做好这几点。
1.严格遵医嘱服用,不要自己减量或随意停药。
2.治疗时,只服医生开的抗生素。
3.不要储备抗生素用于今后的疾病。
4.不要主动向医生要求开抗生素。
临床药学室推荐阅读医院招聘公告
关于肠造口,你怎么看?——医院普外科专家教您更换造口袋
妇产科|消防安全培训进科室——确保消防知识人人知晓消防器材人人会用
内分泌科专家: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寄语
肾结石病人吃什么食物好?(推荐)
消防培训|医院泌尿外科、肛肠科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活动
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药师对您说:消炎药(抗生素)不是灵丹妙药
医院组织年第三季度护理理论考试
为什么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学习十九大精神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