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老南京的端午习俗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端午节,除了你所知道的这些习俗,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儿童节”,尤其老南京的一些传统民俗,和孩子们息息相关。
Part.01饮雄黄酒“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专家喻先萍介绍,旧时,南京有端午饮雄黄酒以驱虫除秽的习俗,并要用酒中沉淀的雄黄在孩子额上画“王”字、抹耳朵、手臂以避“五毒”。“雄黄酒本身含药物成分,并且味道很大,喝完之后身上散发出的酒气能够驱挡蚊虫。另外,香囊里装满了药材,非常有效的驱赶蚊蝇。菖蒲、艾叶煮水给幼儿洗头洗澡等等希望起到驱虫去病的作用,也是借此祈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象征表达。”
Part.02躲午在南京,过去还有“躲午”这么一个特殊的习俗。就是说,要在节前把小儿送到外婆家去,待节后再接回来,以躲过“毒日”。
喻先萍表示,这其实是对远古用隔离的方式躲避瘟疫的民俗记忆,尽管这种防疫措施显得十分简单朴素,且具有极其强烈的信仰属性,但以“躲午”为核心的育儿习俗,却表达了普通百姓寄希望于心理慰藉的家族发展观。作为端午节俗,它增加了沟通亲情的积极意义,表达了祈望幼儿健康成长的心愿。
Part.03斗草这个时节植被生长繁茂,端午的娱乐习俗有一项“斗草”,是过去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斗草”又分文斗和武斗,在相声艺术中也有所体现,“鸡冠花对狗尾草“属于文斗。孩子之间用叶子的茎勾来勾去,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属于武斗,充满的节日的趣味性。
浦口文旅集团供图
6月12日,在南京浦口响堂村,“我们的节日”南京·端午系列文化活动启幕仪式暨响堂栀子花大会成功举办,活动现场的金陵首届斗百草擂台赛,让给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
传统习俗背后的植物粽叶箬(ruò)竹和芦苇是两种常用的粽叶。箬竹属于禾本科箬竹属,叶片是长圆状披针形,叶缘生有细锯齿。芦苇属于禾本科芦竹亚科芦苇属,叶片呈长线形或长披针形。
粽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方盛产竹子,就地取材用竹叶来包粽子,通常会采用新鲜的箬竹叶。北方则习惯用芦苇叶来包粽子。苇叶的叶片又细又长,通常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不论是竹叶还是苇叶,用它们包出来的粽子都会有淡淡的植物清香。
艾草、菖蒲艾草,属于菊科蒿属,叶片呈羽状分裂,背面有白丝绒毛。揉碎它们的叶子就能闻到一种特殊又浓烈的气味。
艾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菖蒲,属于菖蒲科菖蒲属,叶片从基部生长繁茂,直立挺拔,像一把利剑,因此菖蒲又叫“剑菖蒲”。它全身都很香,揉碎叶子就能闻到清香,根茎的香气最为强烈。
每逢端午时节,南京市民购买艾草菖蒲悬挂于家中。南报融媒体记者段仁虎摄车前草车前草,属于车前草科车前草属。斗草,即将草相互交叉成“十”字,然后各自用劲儿拉扯。其实斗“车前草”斗的不是草茎,而是……花茎!车前草的花茎柔而坚韧,不易扯断,又长长的,是用来斗草的好材料。
香草袋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香囊里又都放了什么呢?
香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在香囊中,会放一些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比如苍术、川芎、白芷、甘松、丁香、冰片等。
端午佳节喜乐安康内容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邢虹、综合人民日报、人民网、上海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