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的药要尽量好喝,才疗效更好。先要自己吃药,明白药之性,调理好自己之身体。
秋宜下药多用,温燥药少用,但因人而异。
秋天霜降后应下气,补药(芪)参之类少用,否则肛气不利。
药其味偏盛,入脏腑攻病。粮谷平和,并入五脏以养人。
周潜川用药分量十分大,且很少用补药,且方中多有发散之药,因其理论“汗法即是兴阳”。
周潜川方中多用风药。(如东垣升阳益胃,不复其阳气,胃就不好)
周潜川药中常加发散药(兴阳之义)。用升阳益胃:参、术、芪、连、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活、独活(三味发散)、柴胡、白芍、姜枣。其作用:(1)引经,可使诸药入经。防、升麻;(2)振奋阳气,有一两味就可以。
补药无有过于金石者。
单药天花粉(栝蒌根)清热排脓。
阿胶补心阴长血脉,用黑驴皮,用东阿水煮。一切肉皮皆有滋阴补心之功。
麦冬清肺胃之火,天冬补肺之阴。
麦冬凉滋肺阴,天冬补肺。
参三七与人参同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都可治三焦之疾。
知母去肾火-倒阳药,男可阳痿,女可避孕。老人禁用,用麦冬代之。黄柏清膀胱火兼肾火。
知母抑制肾上腺,节欲。
感冒初起慎用地黄,易使阳证变阴证。血里热重者可用。
白芍苦平收敛。
元参之应用应知:肿瘤、虚弱之患者慎用,易使阳证转阴证。或元参加桂枝,元参加生姜。
川连败心火,入心经,外感初起不宜。
收敛药:脾经-龙骨;肾-牡蛎;肝经-珍珠母、石决明。
珍珠母-肝火,龙骨-脾火,牡蛎-肾火。
珍珠母可使心肾之力收敛一些,面色会好,新陈代谢下降,生阴气才能生长。阴虚之火烧人十分厉害,“雷龙之火”如肝经火旺头痛(当归、龙牡、桂枝、附子)。
珍珠母类龙牡,但收敛力弱,配丹参、沙参。
代赭石-赭石入手少阴、足厥阴经,怯则气浮,重以镇之。以镇虚逆,故仲景治伤寒、吐下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生石膏用不伤胃,其性微寒,不必煅用。不是大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