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抗生素应用

外科抗生素的应用

——摘抄于实用普外科医师手册

(一)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针对Ⅱ类伤口(清洁-污染伤口),目的是减少伤口可存活菌的接种。对一般患者的Ⅰ类伤口(清洁伤口)无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适应症]

1.涉及可能侵袭黏膜的口鼻区手术、胃肠和泌尿生殖区手术、腹部手术;

2.手术部位局部防御机制受严重破坏者,如手术过程意外损伤、大出血、异物、缺血及坏死;

3.患者有严重的免疫缺陷或免疫防御机制受损,即使是清洁伤口,也需要预防性用药;

4.手术损伤大、手术时间较长的清洁伤口,如甲状腺淋巴结清扫术、乳腺癌根治术等;

5.置入人造修复装置的清洁伤口,如心脏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6.器官移植术。

[应用原则]

1.给药次数术前一次性使用,术后不再用药。如果手术时间过长,可在术后6h第二次给药;

2.给药时间术前30min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过长,或使用的抗生素半衰期过短,或者两者兼有,术中应第二次给药,以维持术中有效的组织药物浓度;

3.给药途径静脉给药,但结直肠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结肠内细菌接种,故术前口服抗生素为佳;

4.持续时间对术中放置引流或导管者,术后可延长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以预防导管或引流物引起的感染;

5.抗生素的选择针对最可能引起该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选择半衰期较长、组织药物浓度高、不良反应轻的抗生素,除危重病人或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外,应少用广谱、高效的新抗菌药物。

[建议方案]

1.各类清洁手术

首选头孢唑啉1g或头孢拉定1g静脉滴注;可选用头孢呋辛1.5g静脉滴注或头孢三嗪1~2g静脉注射或万古霉素0.8g静脉滴注;

2.胃、小肠手术

首选头孢唑啉1g+甲硝唑0.5g静脉滴注;可选用头孢呋辛1.5g静脉滴注或头孢三嗪1~2g静脉注射;

3.远端十二指肠、结直肠手术(择期)

首选新霉素1g+红霉素1g,术前1日,1am,2pm,11pm,口服;或庆大霉素80mg+甲硝唑0.4g,q8h,术前2日口服,术前半小时同剂量静脉滴注;

4.远端十二指肠、结直肠手术(急诊)

首选头孢唑啉1g+甲硝唑0.5g,静脉滴注;或头孢西丁2g,静脉注射;

5.胆道手术

首选头孢唑啉1g静脉注射;或头孢呋辛1.5g,静脉滴注或头孢三嗪1~2g,静脉注射;

6.腹部穿通伤

首选哌拉西林2g+甲硝唑0.5g静脉滴注;或头孢西丁2g静脉滴注;

7.创伤性血气胸及周围血管手术

首选头孢唑啉1g静脉滴注;

8.涉及胸腔的手术

克林霉素~mg+庆大霉素80mg静脉滴注;

9.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有人工心瓣膜的患者的手术

原预防用药方案+青霉素G万U静脉滴注。

(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应用原则]

1.按感染部位的病变性质推断病原菌,根据本地区或本院耐药性监测提供病原菌变迁及其耐药性信息,选择有足够覆盖面的药物。

2.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特点,选择其中对感染部位组织有良好通透作用的抗生素。

3.准确的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对危重病或伴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应将抗菌强度最强的抗生素作为首选。

4.用药前应采集患者的有关分泌物标本(如血、尿、痰等组织液或引流液)做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建议方案]

1.手术伤口感染

常见病原菌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和其他肠源性细菌,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并存,耐药菌感染多见。可选用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或合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疑为苯唑西林耐药的金葡菌和粪肠球菌感染,应给予万古霉素。

2.常见腹腔内感染

(1)急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多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及拟杆菌属等,首选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甲硝唑治疗,其他可选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有庆大霉素+克林霉素或氯霉素、三代头孢+甲硝唑或喹诺酮类+甲硝唑。

(2)直肠周围脓肿可能的病原菌包括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属、肠球菌属和假单胞菌属,首选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哌拉西林+克林霉素或庆大霉素为宜,其他可选用的方案如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甲硝唑,或氨苄西林—舒巴坦(优立新)。

(3)肝脓肿场景的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拟杆菌属及溶组织阿米巴原虫,首选抗生素治疗方案以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甲硝唑为宜,其次可选用三代头孢+甲硝唑或喹诺酮类+甲硝唑。

(4)胆道感染主要的病原菌可谓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和厌氧菌,以氨苄西林或哌拉西林单用,或任一种和氨基糖苷类合用为首选,其次也可选用头孢哌酮、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甲硝唑、氨曲南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nongzhongyz.com/gzwh/104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