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金某10个月前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发热、血象增高的现象,随即进行了腹部增强CT检查,检查结果示:肝脏尾状叶不均匀低密度区,脓肿?复杂囊肿?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情况仍旧不见好转。六个月前,小邓医生给这位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我们先来看一下二维超声图像:
二维超声在肝尾状叶发现一个大小约54*39mm的不均质的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占位感不明显,内部未探及明显血流,根据二维超声结果和患者的病史,我们也得出了CT一样的结论,考虑为术后的脓肿。可是,当我们注射了超声造影剂之后,出现了下面的图像:
超声造影结果:肝动脉期病灶呈无增强,门静脉期病灶周边呈不规则结节样低增强,与周边分界不清,内部见点状增强,延迟期病灶较周围肝实质消退快,呈低增强。
当看到超声造影图像时,小邓医生的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请了高年资的主任医师会诊后,做出了超声提示:肝尾状叶不均质低回声区,考虑为肝内胆管CA可能。
紧接着,该患者就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送检条索状组织全部坏死,可见腺样结构伪影,肿瘤坏死不能完全排除。
最后,患者还是决定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为:右前叶可及一直径约1.5cm肿块,色白,质硬。从右侧显露肝尾状叶,充分游离见三支肝静脉与肿瘤关系致密,难以分离考虑肿瘤较晚,手术难以根治。予切取左尾状叶肿瘤部分送病检。
手术病理:浸润性或转移性腺癌。
免疫组化:结合HE切片,本例符合浸润性或转移性腺癌,免疫表型多见于胆、胰起源;排除转移后可考虑为肝脏胆管腺癌,请结合临床考虑。
今天,小邓医生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肝内胆管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动脉期增强早或与肝实质同步开始增强,83%的ICC呈现为类似HCC的典型增强模式,即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消退至低增强。在典型增强模式病灶中,63%呈周边不规则带状增强,其余为均匀或不均匀增强。不规则带状增强在直径5cm的病灶站46%,5cm以上病灶大69%。周边不规则带状增强是ICC的重要特征,在HCC中仅占1%,因而可视为鉴别诊断的要点。另外,肝脓肿的增强模式为:动脉期呈不均匀或周边为主的高增强,内部可见分隔状增强,分隔间为无增强的坏死区,增强,83%的ICC呈现为类似HCC的典型增强模式,即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或呈等增强。
今天的这位患者超声造影表现与上述并不完全相同,在动脉期是呈无增强,门静脉期病灶周边呈不规则结节样低增强,在此只能为他深深的感到惋惜!
点击上方“超声那些事”蓝字爱上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