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肠癌中,有5%左右的患者发生肝转移,约有50%的患者在后续进程中发生肝脏转移,肝转移也是造成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肝切除是肝转移的唯一治愈手段。肝转移常多次复发,因此,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成为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南京大医院MDT团队为您带来一例晚期结肠癌多线多策略病例分享。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患者,男,5岁,因“体检发现结肠占位两周”入院。
现病史:-11体检发现CEA:45.7ug/L。腹部CT提示肝脏多发占位。-11-4行PET-CT:右半结肠近肝曲肠壁不均匀增厚,FDG摄取增高,考虑结肠癌可能性大,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及多发小结节。肝脏近膈顶及肝右后叶下段低密度影,考虑肝转移。右肺上叶及左肺多发小结节,转移瘤不除外。
-11-7肠镜检查:横结肠可见高低不平隆起至管腔狭窄,无法继续进镜,新生物触之质脆易出血,活检病理示横结肠中分化腺癌。降结肠可见息肉。
-11-7腹部超声:肝区回声粗密欠均、肝占位、肝囊肿、肝内强回声。胆囊壁毛糙、胆囊赘生物。左肾结石。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平日饮酒,每日约3两。
家族史:家族中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辅助检查
-11-9血常规、血生化、尿粪常规、凝血七项、传染病四项等均未见异常;
心电图:1、窦性心律、qⅢ、aVF1/4r心率:66。
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5、CA15-3、CA7-4、CA50均正常,CEA65.3ug/L↑(参考值<9.7)。
肠镜病理所见“横结肠”: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癌变,有间质浸润。“降结肠”: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K-ras1密码子(G1D/A/R/V/C/S):突变。
临床诊断
1、升结肠癌伴周围多发淋巴结转移治疗后;、肝脏实质囊肿;3、左肾多发囊肿。
点击下方,参与投票诊疗过程
分别于-1-01、1-3行两次化疗,-01-13复查查血常规示:WBC3.0×10^9/L;生化:ALT43U/L、Tbil.1μmol/L;肿瘤标志物:CEA19.5ug/L。
胸部CT(复查):1、左肺及右肺上叶前段散在小结节,建议随访复查;、脂肪肝,肝脏膈顶处稍低密度结节及囊肿。腹部CT:1、升结肠癌伴周围多发淋巴结转移治疗后;、肝右叶多发稍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瘤可能;3、肝脏实质囊肿;4、左肾多发囊肿。
-01-13腹部CT
经讨论,评估患者原发病灶和转移灶均有缩小,化疗有效。
决定继续原方案化疗于-01-16、0-09行两次化疗。
-03-01查血常规示:WBC.9×10^9/L↓;生化:ALT8U/L、Tbil1.4μmol/L↑;肿瘤标志物:CEA4.9ug/L。
胸部CT(复查):1、两肺多发结节,较-1-15日CT示未见明显改变;、两肺少许散在机化性炎症。腹部CT:1、升结肠癌伴周围多发淋巴结转移治疗后改变,较-1-15片相仿;、肝右叶多发稍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瘤可能,较前片变化不大;3、肝脏实质囊肿;4、左肾多发囊肿。疗效评价:SD。
-03-01腹部CT
MDT讨论治疗策略
探讨结肠癌复发治疗方案:
患者有手术切除原发灶可能,肝转移灶部分可以手术切除,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转移灶可待后期行局部射波刀治疗。
综合以上专家意见,考虑该患者白细胞低,因此考虑给予奥沙利铂减量使用,-03-03行“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于-03-8停用贝伐珠单抗一次。排除禁忌,于-04-18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肝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1.“右半结肠癌(新辅助化疗后)根治术”切除标本:右半结肠(溃疡型肿块,大小.5XX1.5cm)”中分化腺癌,癌组织侵犯肠璧全层至浆膜下红维组织。标本上、下切缘及网膜组织均未见癌组织累及。肠周淋巴结,(4/14)见癌组织转移。.慢性阑尾炎,未见癌组织累及。3.“肝脏左外叶”示中度脂肪变。4.“肝右后叶结节生内叶结节(直径分别为1.cm和1.1cm)”示转移性腺癌伴大片环死,结合病史其形态考虑肠癌转移。
-05-16上腹部MR:1、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后及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内多发转移瘤,建议随访;、肝脏散在小囊肿;左肾多发囊肿;3、胆囊炎。
-05-17、06-07行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05-16腹部CT
-07-19至-01-30予以贝伐单抗+卡培他滨*9周期。期间多次CT复查肿瘤指标较前稳定,肺部小结节较前略增大,MR提示肝脏病灶稳定。
-01-30复查CT:1、两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较前片-1-19CT相仿;、两肺少许散在机化性炎症;3、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后及肝部分切除术后,较前片相仿;4、肝内多发转移瘤,较前片相仿;肝脏多发囊肿;癌胚抗原(CEA)17.99ug/L,考虑复发。
-01-30腹部CT
-03-06癌胚抗原(CEA)31.84ug/L;
PET-CT:结肠术后改变,吻合口略厚,考虑术后改变可能,建议结合肠镜随诊;肝内结节样FDG摄取增高;两肺多发结节,FDG摄取增高,考虑肝转移、双肺转移;肝右叶近膈顶处不规则略低密度影,FDG代谢分布缺损,结合病史,考虑治疗后改变可能,建议对比以往影像资料。脂肪肝;肝囊肿;胆囊结石。腹腔内部分肠管节段性FDG摄取增高,考虑炎性或生理性摄取。右肺中叶、下叶、左肺上叶舌段慢性炎症;脊柱多发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03-08至-04-9予贝伐珠单抗+伊立替康+替吉奥方案治疗*3次。
目前诊断结肠腺癌伴转移(K-ras1密码子突变),右半结肠癌术后,肝脏转移性腺癌术后,上周期(04-9)复查CT提示两肺多发转移瘤,部分较-1-30片稍增大,肿瘤指标CEA36.18ug/L持续增高,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定方案: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次。
因患者化疗后肝酶升高明显、血小板降低,-07-7予以贝伐珠单抗+雷替曲塞替代。-08-、09-18、10-13予以伊立替康+雷替曲塞,期间患者要求口服瑞戈非尼个月治疗。患者口服瑞戈非尼后肝脏转移未见明显病情缓解,再次进展,MDT讨论后,决定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和动脉栓塞术。
00-10-11肝转移瘤基本稳定,肺内转移瘤较前稍有增大,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与家属沟通并MDT讨论,考虑目前肝脓肿控制,继续原方案化疗+靶向治疗:卡培他滨+安罗替尼。肝脓肿经造影术评估暂无法拔出,控制血糖。
病程回顾
病例小结
1.患者中年男性既往身体健康,患者以体检发现CEA升高就诊,CT、PET-CT、内镜、MRI证实结肠癌伴多发转移。
.患者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控制肿瘤进展后,成功进行结肠癌的切除和肝转移瘤的切除。
3.肿瘤再次进展,继续采用化疗、介入治疗控制肿瘤至今,目前已累计33次治疗。
4.目前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已存活3年,一般情况可。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