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奈,别名:沙姜、山辣,多年生宿根草本,为姜科山奈属植物山奈的根茎,根茎块状,单生或数枚连接,淡绿色或绿白色,芳香;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省区,栽培。山柰根茎为芳香健胃剂,有散寒、祛湿、温脾胃、辟恶气的功效,亦可作调味香料。
药材性状:山奈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块状根茎,单生或数枚连接,色淡绿色或绿白,具芳香气,味稍辣,根粗壮;无地上茎;叶2~4枚,几乎无柄,平卧于地面上,圆形或阔卵形,质薄,绿色,有时叶缘及尖端有紫色,无毛或下面被稀疏长柔毛,干时在上面可见红色小点;叶脉10~12条。穗状花序自叶鞘中生出,具花4~12朵,芳香,花期短;苞片披针形,绿色,花萼与苞片等长;花冠管细长;花冠裂片狭披针形,白色,长1.2~1.5cm,唇瓣阔大,径约2.5cm,中部深裂,2裂瓣顶端各微凹,白色,喉部紫红色,侧生的退化雄蕊花瓣状,无花丝,倒卵形,白色,长约1.2cm,顶部与方形冠筒连生。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果实为蒴果。
习性:山奈喜温暖、湿润、向阳的气候环境,怕干旱,不耐寒,生长于热带、南亚热带平原或低山丘陵。4~7月为抽芽展叶期,8月以后为根茎生长期,12月叶枯黄,根茎老熟;花期7~9月。栽培时需选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的砂质土种植。
性味和功用:辛,温。归脾、胃经。温中化湿,行气止痛。用于胸腹冷痛,寒湿吐泻,骨鲠喉,牙痛,跌打肿痛等。常用量5—10克。
性味归经:温;辛;归胃经。
《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
《本草汇言》:味辛甘,性温,无毒。
《本草汇言》:入足阳明、大阴、厥阴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山奈的作用1、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濒湖集简方》)
2、治一切牙痛:山柰子10克(用面裹煨热),麝香0.25克。为细末,每用三字,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3、治风虫牙痛:肥皂一个,去穰,内入三赖、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满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为末,每日擦牙。(《摄生众妙方》)
山奈药理作用1、抗癌作用年KosugeT,等报道以山柰根茎中分得的反式-对甲氧基桂皮酸酯是一种细胞毒素成分,对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cell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对肠道平滑肌的作用根茎煎剂0.25-0.75%浓度对豚鼠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而浓度增至1-1.25%则出现抑制作用;其挥发油的饱和水溶液与煎剂的作用类似。
3、抑菌作用根煎剂在试管内对许蓝氏毛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10种常见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其它作用山柰酚对动物、有消炎作用及维生素P活性。其效力与槲皮甙相似,而较山柰甙为差。
山奈的禁忌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