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酸#水产动物肝脏为什么会发病?
水产动物肝脏发病的因素
1、生物性因素:病毒大量感染往往导致严重的病变,可攻击感染的肝细胞,使肝细胞受损,常见的有鳜鱼病毒感染导致鳜鱼肝脏变白、脆化、肝索或肝小叶末端有出血点。某些细菌引起肝脓肿,常见的有爱德华氏菌感染水生动物导致肝脏受损。某些寄生虫,如肝吸虫、姜片吸虫可累及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肝损伤。
2、理化性因素:有余种药物可引起程度不同的肝损伤。
3、营养性因素:单纯营养缺乏不能导致肝病的发生,但可促进肝病的发生、发展。饥饿时,肝糖原的减少,可降低肝脏解毒功能或增强毒物对肝脏的损害。而随食物摄入的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也可促进肝病的发生。
水产动物肝脏的作用
1、解毒作用:肝细胞对机体内异物或废物解毒后,可将其排出体外,其排泄通路主要是随胆汁流,从粪便排出。
2、凝血作用:大部分凝血因子都由肝细胞合成,肝细胞在凝血与抗凝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肝脏受损导致鱼类血液快速凝固或凝固变慢。
3、生物转化作用:很多药物可损害肝细胞,损害的肝细胞降低了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使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改变,从而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易发生药物中毒。(水产养殖小知识)
胆汁酸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的必要性(1)水产动物的消化道较短,排空速度快,脂肪来不及被充分消化吸收就被排除体外;(2)动物蛋白原料价格一路高涨,配方中会增加脂肪的含量以起到节约蛋白的作用,脂肪代谢不畅易诱发肝脏脂肪沉积,破坏肝脏功能,引起脂肪肝及肝脏病变的发生;(3)为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人为滥用各种抗生素,造成肠道和肝脏损伤,并导致水产动物的二次感染,肠道和肝脏发病率大幅上升,水产养殖动物病死率居高不下;(4)水产养殖密度过大,水环境恶劣,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中,引起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5)水产饲料中往往添加较多的杂粕等原料,棉粕中的游离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都会引起肝胆类疾病。(6)虾蟹等甲壳类动物,自身不能合成胆固醇和胆汁酸,添加外源性胆汁酸有助于提高对饲料中胆固醇的利用率,促进变态与发育,增进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