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4日,农历四月二十九,丙申年癸巳月丁巳日,星期六。
B型超声波检查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最常用的方法,在肝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不少患者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完全从字面上去片面理解B超的一些专业用语,会给自己平添许多烦恼。像肝实质光点增粗、肝实质弥漫性病变、早期肝硬化声像等B超用语,不知令多少患者心急如焚。个别患者可能还会注意到B超报告上的一些数据,他们往往将此与医院检测的结果相比较,如果发现肝脏的最大斜径、脾脏厚度、门静脉直径等比以前多了几个毫米,就怀疑自己的病情恶化了。B超给肝病的诊断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却也给一些不明真相的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包袱。
B超的全名为B型超声的显像诊断。B超是肝病的重要诊断手段。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位置固定,最适合超声诊断。使用彩色B超,可以进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观察有无门静脉高压情况,而且发展出介入性超声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对肝脏进行精细的检查和治疗。即在实时超声图像指导下,将各种器械引入肝内进行治疗操作,包括肝穿刺可进行抽吸微量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肝脓肿抽脓引流,对肝囊肿、肝癌病灶注入药剂治疗、导管胆汁引流术、肝癌手术过程中进行超声探查等。
肝脏B超检查报告通常有各种数据,医生是根据这些数据判断正常与否或是否存在疾患的。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很大,而且每次B超测定的位置又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每次测定的结果总会有些差异。如果B超报告的结果稍为超标,或稍为超过上次测定的结果,不一定就是不正常或者病变加重。曾有人做过实验,让不同的医生检查同一病人脾脏的厚度,其结果相差5~15毫米。
正常肝实质回声呈较低的细小光点,分布均匀,肝内门静脉、肝静脉、肝管及其一级分支均能显示。急性肝炎的主要表现是肝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回声逐渐增粗增密。慢性肝炎迁延不愈,B超下可见肝脏体积增大或正常,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肝内静脉和胆管系统轻度紊乱,以及胆囊壁增厚、毛糙和脾脏轻度增大等。一般来说,B超报告上出现肝实质光点增粗增密提示肝脏有炎症;但是,所谓的光点多少、粗细并无绝对可靠的客观标准,主要是经验性的,且与仪器的性能有关。同一患者在相隔不久的时间内,医院检查,B超的结果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说肝脏正常,有的说肝实质光点增粗,这种例子在临床上非常多见。
典型肝硬化的B超检查结果是肝脏体积缩小,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滑,包膜增厚,实质回声增高、分布不均,有时可见低回声结节,门静脉系统扩张、扭曲和侧支循环扩大,脾脏中度或重度肿大等。应该说B超对中晚期肝硬化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经验的检查者有可能发现早期肝硬化的声像改变,但B超的早期肝硬化诊断是根据超声特点作出的,与临床上诊断的肝硬化不一定能够完全符合,患者不必为此加重思想负担。
慢性病毒性肝炎B超检查结果随肝病变慢性化严重程度而异,轻者可以完全无异常表现,严重可近似肝硬化。肝大小及形态可无明显改变或者有左、右叶轻中度肿大;肝包膜在轻型和非活动型时也可无变化,病情较重时肝表面可有不同程度凸凹不平,显示肝包膜不整;病情较轻时肝实质仅见光点增多或稍强,分布均匀。
较重时肝实质回声增强、粗糙、可呈网络状,管道结构稍模糊,但门脉不扩张;脾脏轻度肿大,厚度大于4厘米,肋缘下深呼吸厚度小于3厘米;肝损严重时,肝细胞坏死明显者,肝囊壁毛糙,轻度增厚,但无急性肝炎时明显,胆汁回声大致正常。超声显像对慢性肝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低,亦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配合诊断。但可检测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演变过程。
肝脏B超注意事项:
1、肝脏B超检查前要空腹,并做好检查前的肠道准备。腹腔的肝、胆、胰的B超检查应该不要吃东西,避免胃肠食物和气体对超声波的干扰,保证胆囊及胆管等器官内有足够的胆汁充盈,从而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检查前1天晚吃清淡少渣饮食,食后禁食一夜,注意休息,检查当天需早上需要空腹禁食、禁水。肝脏B超检查通常安排在每天上午。
2、肝脏患者最好在做乙肝B超检查前3日禁食牛奶、豆制品、糖类等易于发酵产气食物。
3、肝脏B超检查中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积极配合。在肝脏B超检查中,医生常常会要求患者一直吸气,此时应该按照医生的指令进行呼吸运动,这样才能有助于更好地观察。此时吸气可以促使肺部气体充满,这样会使得膈肌向下移动,这样肝脏B超检查结果才能更好地显示肝脏、胆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