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权威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32.html

原发性肝癌(PLC)是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因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给社会带来沉重医疗负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年6月发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肝癌分期,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提出推荐性意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国内外对PLC研究的不断深入,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出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修订颁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其中有几个亮点需要着重介绍一下:

一、强调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全程抗病毒治疗

在我国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由HBV所致者分别为77%和84%;慢性HCV感染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每年发生率为3~4%,HCC的年发生率为2~4%。鉴于病毒性肝炎对HCC进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新版《规范》将抗病毒治疗细化规定到外科治疗术前、术后及非手术治疗等各个方面,认为抗病毒治疗应贯穿治疗全过程。

具体措施包括:1)肝切除术前,高HBVDNA载量,且ALT2倍正常值上限,应先给予抗病毒及保肝治疗,待肝功能好转后再行手术切除;高HBVDNA载量,但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可尽快手术同时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2)肝切除术后,以减少复发为主要目标,术后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和干扰素α等有抑制复发、延长生存的作用;3)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HBVDNA载量影响TACE的远期疗效,对有HBV、HCV感染背景肝癌患者在TACE治疗同时应积极抗病毒治疗。

按照《规范》,我们常用的抗病毒药物首选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年龄、既往用药历史等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多种影像学技术在肝癌诊断和评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新版《规范》特别提出超声造影、普美显(钆塞酸二钠注射液,Gd-EOB-DTPA)强化的MRI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成像(PET/MRI)等内容,对于肝癌诊断、术中定位、术后评估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CT和MRI是肝脏超声和血清AFP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新版《规范》明确指出MRI在诊断直径≤2.0cm肝癌方面,以及评价肝癌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方面要优于动态增强CT;另外基于近年来普美显增强MRI检查在对小结节、肝癌检出及鉴别诊断方面体现出的重要价值,新版《规范》明确提出其影像学特点——肝脏恶性肿瘤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低于肝实质,肝胆特异期常呈明显低信号。

PET/MRI检查作为新型技术,旨在利用MRI固有的优势,包括增加软组织对比度和减少电离辐射暴露,可同时获得疾病解剖与功能信息,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但成本较高,以及操作复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三、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外科治疗依然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新版《规范》在肝切除术术前评估中指出,精确地评价门静脉高压程度有助于筛选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对吲哚菁绿15min储留率(ICG-R15)的适用范围进行明确,实施手术切除的必要条件由年的肝功能Child-PughA级、ICG-R15<20%~30%修订为肝功能Child-PughA级、ICG-R15<30%。对肝切除术后判断标准也进行了修订,术后影像学检查时间由2个月缩短为1~2个月,并指出血清AFP下降速度可早期预测手术切除的彻底性。

新版《规范》首次提出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解决方案,即在多学科诊疗基础上,采取包括变更免疫抑制方案、再次手术切除、TACE、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治疗、系统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可延长生存期。

新版《规范》结合年提出的中国肝癌分期(Chinalivercancerstaging,CNLC),明确局部消融的适应证,即适用于CNLCⅠa期及部分Ⅰb期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3cm);对直径>5cm的病灶推荐TACE+消融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消融治疗。

四、非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

TACE被公认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新版《规范》补充其并发症,包括急性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胆囊炎和胆囊穿孔、肝脓肿和胆汁瘤形成、栓塞剂异位栓塞(包括碘化油肺和脑栓塞、消化道穿孔、脊髓损伤、膈肌损伤等);对于外放射治疗,新版《规范》明确外放射治疗的禁忌证,肝癌患者如肝内病灶弥散分布或CNLCⅣ期者,不建议行外放射治疗,同时指出放射性肝病为外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对于内放射治疗,新版《规范》补充氯化锶(89Sr)发射出β射线,可用于靶向治疗肝癌骨转移病灶。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规范》对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提出具体治疗方案——在最初抢救成功后,应充分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肝功能、全身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可切除,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1)对于肝肿瘤可切除、肝脏储备功能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首选手术切除;2)对于肝脏储备功能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无手术条件的患者,可选择肝动脉栓塞;3)受急诊条件限制,肝功能及肝肿瘤情况无法充分评估,可先行肝动脉栓塞,结合后续评估再选择相应治疗方案,若能行二期手术切除可获得显著的生存获益。

五、姑息一线和二线系统治疗方案的提出

新版《规范》在年规范的基础上,整合分子靶向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提出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方案:一线治疗方案包括索拉非尼、仑伐替尼、FOLFOX4化疗方案、三氧化二砷等,二线治疗方案包括瑞戈非尼、单克隆抗体、糖皮质类固醇激素、阿帕替尼等。

其适应证主要为:1)合并有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的CNLCⅢa、Ⅲb期肝癌患者;2)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切除或TACE的CNLCⅡb期肝癌患者;3)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瘤栓者;4)多次TACE后肝血管阻塞和(或)TACE治疗后进展的患者。

其相对禁忌证主要为:1)ECOGPS评分>2分,肝功能Child-Pugh评分>7分;2)中重度骨髓功能障碍;3)肝、肾功能明显异常,如AST或ALT>5倍正常值上限和(或)胆红素显著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血清白蛋白<28g/L或肌酐清除率<50ml/min;4)具有感染、发热、活动性出血或肝性脑病。

六、中医中药在PLC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中药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的独特优势,在改善症状、提高机体抵抗力、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版《规范》明确指出,对于不能耐受或者不愿接受一线和二线系统治疗的肝癌患者,可建议中医药及最佳支持治疗,并首次列出肝癌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详细描述了不同证型的主症、舌脉、治法及方药,主要分为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肝热血瘀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五个证型,分别采用逍遥散合四君子汤、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合下瘀血汤、四君子汤合五皮饮、一贯煎加减治疗。此外,新版《规范》还指出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针灸、穴位敷贴和拔罐等方法,同时可辅以外敷治疗、中药泡洗、中药熏洗等提高疗效。

结语

与年版规范相比,新版《规范》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细致,包括全程抗病毒治疗、影像学诊断技术、新型血清学标志物和分子检测技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解决方案、肝癌破裂出血具体治疗方案、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等。

科普达人王东

传递科普知识,促进全民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nongzhongyz.com/gzby/74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