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璀璨处,是为心之所向
字数
预计阅读时间12min
受访者
程训佳老师
如果回溯到最初那个模糊的起点,你会惊叹先辈们的好奇心与智慧竟会指引我们走到如今的层次。从古代被发现和记载的肠道寄生蠕虫,到随着病理解剖学发展被发现的组织内寄生蠕虫系,再到显微镜发明后带给我们的寄生性原虫的新视野,从“侵蚀于脏腑之毒气”到“姜片虫”,从“恶浊之气”到“疟原虫”,我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在不断地寻求解答,不断地解决问题,却也在不断迎接和发现新的挑战。正因如此,这条探索的道路没有止尽。
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程训佳教授。老师耐心地与我们分享了她的见闻和经历,并对同学们学习寄生虫学提出了建议,表明了希冀。
1
意义
大家可能都会思考,为什么要设置寄生虫这门课程。寄生虫课现在只有45个学时,以前的话有72个学时。学时的减少当然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同学们学习能力的提高,但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在逐渐减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疾病谱在发生改变。
为什么说疾病谱在发生改变呢?以前我们可能认为,寄生虫病和生活经济水平有关系,比如像很久之前农村没有厕所,但后来国家政策补助扶持,农村的卫生条件也慢慢得到了改善,一些疾病的发病率自然就下降了。但其实,还有一部分疾病随着经济条件变好而增加了,这也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像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变好了,衣食住行都更加便利,选择也更多。比如我们吃烤肉,如果遇到外焦里不熟的情况,就有感染猪囊尾蚴病、牛带绦虫病的几率。我们之前走访中国肝吸虫感染率较高的地方,曾去过广东、东北、广西等等地区,发现当时广西一个县大约72万人口,有58%的感染率,这就和饮食习惯和物质条件变好相关了,因为有吃生鱼片的习惯。
所以说,食源性的寄生虫感染现在是需要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