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历资料
患者女,31岁,既往健康,因右上腹腹痛、间歇性发热2周而于消化科就诊。
体格检查提示右上腹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表显示白细胞计数为17,/mL(正常范围:11,/mL),C反应蛋白为21.9mg/dL(正常范围:0.8mg/ddL);
天冬氨酸转氨酶为39IU/L(正常范围:35IU/L),丙氨酸转氨酶为45IU/L(正常范围:40IU/L),碱性磷酸酶为IU/L(正常范围:IU/L)。
包括胆红素水平和尿培养在内的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腹部X线片显示右上腹部半圆形钙化边缘(图A)。
诊断为何?
答案揭晓
诊断:感染性肾囊肿并发肝脓肿。
腹部CT扫描结果提示右肾上极巨大的囊肿的存在,伴随囊壁钙化,肝脏VI段也可见囊性病变(图B)。
2个囊肿相互连接,囊肿似乎具有传染力。因此,医生经皮穿刺对肝脏和肾脏囊肿进行了引流,并将脓液和囊液送至行细菌培养,结果均发现柯氏柠檬酸杆菌的生长。
患者的血液和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呈阴性。
医生初步怀疑感染来源于肾囊肿,最终迁延至肝脏。
在经过引流和抗菌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后,医生对肾囊肿行酒精硬化治疗。
肾囊肿得以处理后,肝脓肿也随之消失,在往后三年的随访中,未见肾囊肿复发。
总结与讨论
化脓性肝脓肿最常见继发于基础胆道疾病,或由盆腔、胃肠道感染引起的化脓性门静脉炎。
孤立性肝脓肿可由相邻感染病灶(如肾周脓肿)直接迁延而来。
由社区获得性科氏柠檬酸杆菌所致的肝脓肿并发肾囊肿感染十分少见。大多数肝脓肿能通过全身使用抗生素、针吸治疗和引流而完全消除。
经皮导管引流作为实现临床缓解、减小脓肿腔的安全、有效疗法,被视为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简单的肾囊肿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只能偶然在体检时被发现。肾囊肿只有在表现出症状后才需要处理,比如说发生了感染后。
感染性肾囊肿主要以发烧和胁腹疼痛为临床表现,特点是囊肿处细胞壁变厚(偶尔钙化)。
据报道,经皮穿刺引流后再行酒精硬化治疗对症状性肾囊肿高度有效,该肝脓肿并发感染性肾囊肿的患者就是通过抗生素、引流和酒精硬化疗法治疗成功的例子。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Yu-ChuanHsu,Wen-HsinHuang.AbdominalSemicircularCalcifiedLesioninaFebrileWoman.Gastroente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