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是肝脏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可危及生命,需多科学系统治疗。胃癌合并细菌性肝脓肿较为少见,因为胃粘膜屏障的存在,降低了细菌的存活率及进入循环系统的可能性,本病案报道了一例晚期胃癌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案例,分享其临床经验。
病例介绍
一名61岁的男子因频繁呕吐伴发热入院治疗。既往患者有脑梗塞和消化道溃疡,并且已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五年。
实验室抽血结果回报:白细胞计数/μL,C反应蛋白28.35mg/dL,天冬氨酸转氨酶52μ/L,丙氨酸转氨酶59μ/L,癌胚抗原和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
腹部增强CT结果回报:肝脏尾状叶分叶状低密度病变,右叶病灶边缘略强化;胃小弯侧可见强化肿块,局部淋巴结增大,如图1a,b。胃镜检查提示:胃小弯侧恶性肿瘤,病理活检提示腺癌。
图1a、b增强CT肝脏尾状叶分叶状低密度病变,右叶病灶边缘略强化;胃小弯侧可见强化肿块,局部淋巴结增大;c、d溃疡型肿瘤,边缘凸起,周围胃壁增厚,胃小弯边缘不清,侵及食管末端
细菌性肝脓肿可能由于胆系感染所致,因此应肝脓肿置管引流术,后行美罗培南1.0g,每日3次,治疗9天后改用头孢派通他唑巴坦4.5g,每日3次,持续治疗24天,然后口服甲硝唑1g,每日一次,共16天,患者的实验室抽血结果明显好转,如图2。
图2体温、C-反应蛋白,美罗培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白细胞计数指标
住院第七日时,复查腹部CT,尾状叶和肝右叶的病灶并没有明显缩小,如图3a,b。在住院第19天和第27天,复查CT提示病灶明显缩小。住院第50天,患者腹部CT提示细菌性肝脓肿病灶消失,如图3c,d。
图3a、b术后第7天腹部CT提示尾状叶和肝右叶的病灶并没有明显缩小;c、d术后第50天腹部CT提示细菌性肝脓肿病灶消失
此外发现患者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缩小,考虑细菌性肝脓肿炎症所致的淋巴结肿大,而胃周围淋巴结肿大考虑胃癌转移所致,并未发现远处转移,遂行剖腹探查,通过活检主动脉旁淋巴结并未发现癌细胞,遂行全胃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
术后病理回报:胃癌,T4N3M0,IIIB,如图4A-C。术前影像学提示脾脏淋巴结肿大,术中行脾切除,病理结果未发现癌细胞,而提示透壁性坏死(图4d)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细菌团块(图4e)。最终患者顺利出院,术后并未发生并发症,使用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进行辅助化疗。
图4a,b大体标本肿瘤位于胃上部,浆膜浸润,溃疡侵入食管末端。c、d病理提示中分化腺癌侵犯浆膜伴透壁性坏死,近端切缘癌细胞阴性。e胃粘膜表面提示细菌和嗜中性粒细胞团
结论
本病案报道了一例晚期胃癌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病例,通过多学科系统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而临床医生也应该谨记胃癌可导致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生。当肝脏病变和胃肠道癌同时发生时,区分细菌性肝脓肿和转移性肝癌有一定困难,需采取多学科诊疗策略,确保肿瘤的彻底切除。
医博士编译自:DateK,HayashiM,KodamaT,etal.Pyogenicliverabscessescon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