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外周水肿和乏力是心力衰竭的特征性症状。
呼吸困难。许多患者由于出现呼吸困难而就医,才发现心力衰竭。开始时表现为上楼、快走时感觉胸闷;行走距离越来越短;严重时在家休息也有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夜间常常憋醒,需要起床走几步才能继续卧床。这些都是左心衰竭的表现。
乏力。这是每个心力衰竭患者几乎都有的症状,走路时喘憋,感觉双腿像灌了铅一样重,迈不开步伐。这些现象并非由于年龄增加而自然发生,可能是出现了心力衰竭。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测试患者在65分钟内行走的最长距离。心功能正常的人可以步行米以上。假如6分钟内步行距离不足米,说明体力明显降低。
水肿。这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起初表现为袜子口深陷。轻轻按压小腿,出现明显凹陷,而且不能马上恢复,这种现象被称为凹陷性肿。能走动的患者常首先出现午后双足或双踝部浮肿,休息一晚后消失;卧床不起的患者最常见的是腰骶部后背浮肿。原因是重力导致“水往低处流”的结果。婴儿和儿童心力衰竭也可以表现为颜面部水肿。长期浮肿会引起下肢皮肤色素沉着、变红和变硬,通常见于足背部和,小腿前侧皮肤。心力衰竭晚期,浮肿则演变成全身性水肿。
泌尿系统症状
夜尿症。都说心肾是一家,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随肾功能不全。最初表现为夜尿增多,患者夜间会多次起夜排尿,影响睡眠。
问题:心力衰竭治疗中经常需要使用利尿剂。患者抱怨夜里排尿已经很多了,怎么还用利尿剂?
答案:夜尿增多是心力衰竭早期的表现。白天,患者站立和活动时尿的形成受到抑制;夜间卧床休息时,心排量短缺得到一定缓解,肾血管收缩减弱,肾脏供血不足得到改善,尿形成增加。伴随病情继续发展,全天尿量都会减少。此时,可在每天早晨服用利尿剂。
少尿。这是晚期心力衰竭征象,原因是心脏排血功能严重受损,肾脏供血不足造成尿生成减少。进而,体内水分和盐分蓄积产生水肿。此时应当使用足够利尿剂帮助排尿。
其他表现
心力衰竭致使心脏不能及时将血液输送给身体,继而身体里的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心脏而淤积在全身。当血液淤积在肝脏,会出现肝大,并产生不适症状,常被描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闷痛。急性右心衰竭肝脏迅速增大时,症状加重。慢性缓慢的肝脏肿大通常无疼痛。
心力衰竭患者还可有厌食、恶心、进食后饱胀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这与肝脏和胃肠道疲血有关。严重肠道供血不足可引起腹痛、腹胀和血便。
精神症状,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晚期,尤其伴有脑动脉硬化时,可出现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焦虑、抑郁、头痛、失眠和噩梦等。
寻找心力衰竭的病因,标本兼治
心力衰竭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都可以表现为心力衰竭。因此,诊断心力衰竭后应当努力寻找其病因、加重因素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控制好原发疾病,为心力衰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对于疗效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冠心病和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病因。其他病因还有心肌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栓塞、心脏瓣膜病变、心包疾病、感染、贫血、肾脏或甲状腺功能不良、妊娠、抑制心脏药物的使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心力衰竭的诱因。
钠盐或酒精摄入长期过量、暴食时突然增加的盐摄入、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中断、输血、过度劳累、环境过热或过度潮湿以及情绪激动等,均可使处于代偿阶段的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
肾性高血压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突然中断,可能引起动脉血压的突然升高,导致心脏的失代偿。
心力衰竭患者的注意事项
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加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很重要
一旦被诊断为心力衰竭,不要灰心丧气。积极地面对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相信当代医学可以战胜心力衰竭。
严格按处方服药,有关治疗和康复的问题(如药物的名称、剂量、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策)咨询医生。及时反馈用药过程中的任何不良感受。
按时复诊。
观察病情变化,当出现呼吸困难(喘憋、活动后上不来气)、乏力、下肢水肿或脱水、多汗等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