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程来济南旅游的朋友们肯定都去过趵突泉,大明湖,还有舜耕山,因为这都是济南的名片。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过这个事,那就是趵突泉池边上的这块石碑,这个突字是写错了,还是另有寓意?
在此,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下,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则心中无惑亦。
?
先说一说这石碑上的三个字,它是明朝山东巡抚胡缵宗所书。
在我国很多的风景名胜牌匾上都有这样的“错别字”,但是这样的错别字背后都有着动人、有趣的传说或者历史典故,错得意味深长,错得不同凡响,往往成就了一段段历史佳话。
关于趵突泉的突字少两点主要有以下两种传说:
第一个传说,“突”字宝盖上那一点很像一顶大帽子,压着趵突泉的三股水,不能顺畅的喷涌,胡巡抚写这个“突”字时,故意去掉“突”字宝盖上那一点,是摘掉压着趵突泉的三股水的大帽子,寓意着趵突泉源远流长、永远喷涌!
?第二个传说,说当年石碑立在泉眼旁,泉水喷出来,把“突”字上的两点给冲掉了,顺着护城河流到了大明湖里去了。
所以大明湖牌楼上的匾文和石碑上,写的都是“大眀湖”。
?中间的“明”字多了一横,那岂不是又成了另一个错别字了吗,这个问题我们接下来另说。?其实,这个缺两点的“突”字,从文字学角度的解说是可以解释通的。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说:“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在古文字中,“宀”表示房子,“穴”指动物的窝,“暂”表示突然,“突”的意思就是狗从窝里突然跑出来,所以,其常规写法就是上穴下犬。
“突”字有一个异写,下半部是写作“大”的,有人认为“宜”字上面可略去,但并不代表“突”字也可以略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部首。
那么“突”字上面的“丶”能否省略呢?
事实上,在帛书中就可以看到“空”字省去上部“丶”的例子,汉印中也多有出现,很明显,穴宝盖是可以省去“丶”的,汉印中就明确出现过省略上部“丶”的“突”字。
??所以,趵突泉的那个“突”字是异写,省去了穴宝盖的“丶”,这种写法在文字学上是说得通的。
?大明湖的眀为什么多一横也是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这石碑是在清朝嘉庆时期拓下来的,碑文当初是由嘉庆时期登州人于书佃主笔,这“眀”字就是于书佃家乡的写法,在艺术创作中,为了使“眀”字更加的具备美感,当然这说法想当然了,毕竟碑文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如果都按家乡的写法,后人都不认识岂不是尴尬了。
还有另一种说法:明清都实行“文字狱”,到了清朝的时候更为严重,明朝不让用“明”字是因为和年号有冲突,要保留皇室尊贵,清朝不让用明则是因为文字狱对于明朝的很多忌讳。
到了嘉庆时期,正值“文字狱”盛行,当时的清朝文人肯定会想到这一点,为了防止生出不必要的麻烦,就改用了“眀”字,而并不是我们简单的认为清朝文人写错了。
所以至此,相信大家对于为什么趵突泉少两点,大明湖的眀多一横的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了吧。
???千万别小瞧了“随和”这两个字,它的来历可不简单。山东博物馆的穹顶设计原来是鲁国大玉璧的造型。?
和氏璧的故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